以下五藏俱言浮者,是明外中之邪,应得之脉也。亦有得之时日而愈者,经曰:病在肝,愈于夏,是喜得子气,制其胜我者也;夏不愈,胜于秋,是恶其胜我者,得王气也;秋不死,持于冬,是我喜得母气以生我也;起于春,是喜自得其位而气王也,余藏仿此。
伤寒脉,阴阳俱紧,恶寒发热,则脉欲厥;厥者脉初来大,渐渐小,更来渐大,是其候也。灸则火邪成无己曰:若反下之,邪热乘虚流于胸中为虚烦,心中懊□如饥,若发汗则虚表,热归经络,热甚生风,故身强直而成痉。
若阳明关脉微沉而不滑,是失正阳,为胃不和,故其人食饮仅自可也。若恶水者,阳虚,加之寒下,则有里冷不嗜食,大便完谷出之变也。
后者,谓侠玉枕傍,骨下发际内,大筋外陷中,按之引耳中是也。少阴虚寒而反冷汗,为外脱,及口虽欲言,舌萎不能前等、死证皆起。